Sunday, March 15, 2009

数位音乐 Digital Music

数位音乐概念:

从技术上定义,数位音乐泛指用数位格式存储的,可以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来传输,可以很方便的拷贝、播放的音乐。 数位音乐革命起源于1987年,当时在德国的一个研究院开始研究一种音频文件压缩技术,这种技术被称为MPEG Audio Layer 3,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MP3。从业务上定义, 数位音乐分为两大部分,一个是互联网上的音乐,又称在线音乐;一个是手机上的音乐,又称无线音乐。

彻底认识数位音乐

提起数位音乐,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MP3,网络音乐、彩铃等概念。数位音乐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,也给了音乐产业无限的烦恼;既给唱片工业带来了机会,也带来了毁灭。

对于数位音乐给传统唱片工业带来的革命,人们更多是从渠道方面的影响来分析,因为数位音乐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销售渠道。然而数位音乐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,更多是来自另一方面,那就是数位音乐对音乐风格的革命,比如网络音乐,比如彩铃口水歌。新技术改变了传播和销售渠道,而渠道的改变,也改变了音乐的消费群体。

自彩铃和网络音乐兴起以来,音乐产业就迷失了方向。一方面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,新技术将彻底革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命,同时有人痛恨说这是时代的倒退。其实数位音乐的本质是传统唱片渠道的改变。今天音乐的消费主力军已经和以前传统唱片时代不是同一人群了。

数位音乐对传统唱片产业盈利模式的革命
从盗版光盘到网络下载

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,唱片行业一直都在受盗版的困扰,在漫长不见天日的泥沼中挣扎。到了21世纪,这一现象并没有好转,并且又出现了一个比盗版更可怕的敌人,这就是网络。

音乐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大于其他任何行业!盗版仅仅破坏了购买音乐的价格;而网络下载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心中音乐必须付费的观点,以及他们收听音乐的方式、地点和种类。并且网络下载根本就无法防范,它有千千万万个源头,千千万万个传播者。

随着科技的发展,音乐的载体发生了几次大的转移,由最早的黑胶唱片到最近的光盘和磁带。长期以来,人们习惯于为音乐和其载体一起捆绑付费,唱片公司版权的收益就是通过光盘这个载体来实现的。但随着网络下载的出现,音乐被从载体上解放出来,不再与某一种介质联系在一起。由此,歌迷转向互联网寻找自己的歌曲,而远离了唱片公司辛苦建立的销售网络,这让投入资源营销音乐为生的唱片公司万分惶恐。

从唱片公司到音乐公司

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一块意外的蛋糕降临了!这就是彩铃。这个小玩意从韩国兴起,在亚洲地区异常火爆。

以前,唱片公司有两大块收入:一是唱片的发行收入,主要以发行保底费用为主;二是歌手的演艺收入,如歌手的演出、广告等。由于盗版因素,卖唱片只是作为提高歌手演出和广告身价的宣传手段。

而彩铃这一块意外的收入救活了唱片公司。从此唱片公司不再以卖唱片为主,甚至也不再以演艺收入为主。唱片公司不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乐公司,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也都乐意把自己称作音乐公司。市场出现了专门运营彩铃的音乐CP公司。

从此唱片公司的精力不再放在如何与盗版做斗争上,而是轻装上阵,直接跨入了数位音乐时代,而不必像四大唱片一样担心旧体系下的沉没成本问题。

音乐的主要销售渠道从传统城市音像店转到手机。音乐产业也把话语权从唱片公司手中交给了资本和SP等IT公司,决定音乐产业命运的是渠道为王的电信运营商们。

音乐渠道的改变,不仅让音乐销售由有形的CD载体变为无形的数字载体,同时,也改变了音乐的销售模式。

从专辑时代到单曲时代

大部分消费者对一张CD里面只有一两首主打歌好听而感觉不值,这种销售方式在营销学上叫“捆绑销售”。将热门商品与冷门商品包在一起销售,这样做除了忠实的歌迷会购买外,很多人会因为感觉不值而放弃购买,或转为购买盗版“拼盘”合辑。

数位音乐的出现,让音乐脱离了CD这个载体而自由流通,人们可以直接下载自己中意的那一首歌,打破了一张CD装10首歌的这种搭配销售的模式,使音乐实现单曲销售。

唱片公司进入单曲时代,使运作一个专业歌手的成本降低。以往必须凑够十首歌组成一张专辑后,才能有资格拿出去宣传。现在只需要一首主打歌即可,这令唱片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,并且更有效率,不用凑歌。风险也变得更小,可以等这首歌红了以后再给歌手发专辑。单曲时代,CD唱片只是歌手提高身价的镀金品,或者像黑胶唱片一样成为忠实消费者收藏的东西。

单曲时代不仅让唱片公司的运作成本降低,它甚至低到让一个非专业的歌手,不需要唱片公司的包装也可以录制歌曲并走红。

从传统单一赢利模式到IT无数赢利模式的可能性

数位音乐把唱片传统行业改造成了IT行业,从此,音乐多了无数种的赢利可能性。这些业务在传统唱片时代是不可想象的。

音乐仅仅是给自己听的吗?分析彩铃业务的成功,除了有一个封闭的版权保护平台以外,最大的秘密是彩铃开发出音乐的一个新消费形式——分享。音乐不仅仅是给自己听,还有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、彰显自我个性的重要功能。以次类推,音乐也成了其他一些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务的应用前锋。比如音乐也会是未来的3G业务的前锋业务。

音乐的数位化制作和销售,也让音乐市场实现了长尾理论,使更多小众音乐的商业价值也得以浮出水面,这也大大扩展了音乐市场。

Wednesday, March 04, 2009

音樂行銷:消費者不得不聽的廣告

消費者可以不看你的廣告,但他卻無法關起耳朵不聽音樂,這句話道出音樂行銷的重點和特性。因此,廣告主更可利用音樂來作為行銷產品時的最佳輔佐員,讓音樂在各種媒體上響起。不過,音樂行銷到底可以怎麼做?

和震天價響的叫賣聲相比,音樂可說是一種軟性的行銷手法。當你觀賞偶像劇時,片頭、片中和片尾的音樂,幫助你快速融入劇情;當你踏入書店時,你會被輕柔的水晶音樂(註)吸引,對你行銷書卷氣息,讓你沉浸在書香裡;或者,當你穿著時尚進入夜店,昏暗燈光和具備節奏感的舞曲,向你行銷的則是狂熱的舞蹈氛圍。

不論唱片、片尾曲、主題曲,或一段旋律,都是不同形式的音樂。但它們也不只是音樂。它們可以是你的品牌資產的一部份。

美國國軍最近就用節奏明快的青少年搖滾,來接觸 17 ~ 24 歲的主要目標群。美國國軍甚至還製作了一首主題曲 Warrior 的影片在全國電影院播放。美國爵士樂與現代樂學校執行長說明,音樂行銷並不是新玩意。早在 1950 年,一些美國電視台的節目就有主題曲。例如: Rinso White 、 Rinso Blue ,以及我愛露西 (I Love Lucy) 影集。以及 25 年前,美國的百事可樂 (Pepsi) 就已經用美國著名歌手麥克傑克遜 (Michael Jackson)和瑪丹娜 (Madonna) 的音樂為主題曲。

雖然用音樂來行銷並不是新玩意,但現今科技的發展,使得音樂行銷的做法有更多的可能。各種音樂播放器、電腦、 iPod、附有音樂晶片的生日卡、能發出音樂的玩具以及樂器等,在近幾年來,價格也漸漸下降。而電腦科技的發達,也使得大量的音樂可以儲存在一片比指甲還小的晶片中,且音質比以前更好。

想想音樂行銷的好處不少,至少消費者可以移開他們的眼睛不看你的廣告,卻不能關起耳朵不聽音樂。在許多年前,美國加州一家知名音樂發行商 Muzak ,就曾想過要在辦公室或辦公大樓的電梯中,播放精選過的音樂,來刺激工作的生產力和增進正面情緒。

位於美國紐約的數位顧問公司執行長認為,行銷長 (Chief Marketing Office;CMO) 應注意音樂行銷的趨勢,因為再沒有比「音樂」還要動人的行銷工具。音樂不但可以激發情緒,使人微笑、落淚,甚至還能產生購買的慾望。而且比起人口統計或地理統計,音樂是更好界定目標族群的工具。它打動消費者的方式可能連運動行銷都比不上。想像這樣的畫面:當你路過大購物商場中的玩具店時,美國卡通芝麻街 (Sesame Street) 的主題曲在你的手機響起,你能不進去賣場看看這些玩具嗎?

如果音樂是項行銷工具,誰應該是主導行銷活動的負責人呢?企業的行銷長、廣告代理商,或者是公關公司?一位來自美國洛杉磯,具有律師背景的娛樂公司經理建議,由誰負責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主導音樂行銷的人,必須有能力統合音樂在無限種可能媒體上的運用。另外, 選擇的音樂必須和品牌有所關連,且和音樂公司談的合約,必須考慮音樂在各種未來可能出現,但現在卻還未知的媒體。

所以,行銷人注意了!音樂在幫助行銷上,說不定有和運動行銷一樣大(或更大)的商機。(取材自AdAge.com)

Monday, March 02, 2009

用音樂熱吻你的品牌 和消費者做心靈溝通

耕耘音樂市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因此美國音樂活動承辦業者Live Nation開啟新商業模式,和旅館集團、廣播電台以及售票業者合作,要滿足各大廣告主的需求。他們透過哪些方式來達成這次的異業結盟?

從事音樂行銷的美國音樂活動承辦業者 Live Nation 最近動作頻頻,除了宣布和Starwood 旅館集團合作之外,還購併掌握美國 70% 娛樂票券的 Ticketmaster,打算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(CBS)聯手製作現場演唱會,希望一次滿足各大品牌廣告主的需求。

旗下擁有 Westin、 Sheraton和 W Hotels等旅館的Starwood,將結合Live Nation所屬的演唱會場地,提供VIP顧客優惠的票價、座位和專屬的巨星接觸體驗。 Live Nation也會鼓勵藝人進駐Starwood 旅館。 Starwood表示Live Nation讓該公司可以透過場地和網路,接觸到數以百萬的演唱會歌迷,獲利可期;同時更也可透過Live Nation的系統追蹤到特定市場的獲利狀況,以掌握消費者的需求。

過去,藝人透過巡迴演唱會來促銷唱片,現在則是透過唱片來促銷巡迴演唱會,因此成為 Live Nation的重要廣告來源。該公司指出, Live Nation是唯一擁有藝人、場地和數位媒體等資源的活動行銷業者,廣告主可以一次滿足活動促銷的各種需求。

事實上, Live Nation去年第三季廣告額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2.5%,達到 7,480 萬美元。該季的購票人數也增加了 5.7%,而高達 1,750 萬人次──幾乎沒受到不景氣的波及,而且驗證了 Live Nation策略方向走對了。

漢堡王(Burger King)最近也透過Live Nation在偶像歌唱團體強納斯兄弟(Jonas Brothers)的巡迴演唱會中促銷新產品。漢堡王不但提供現場產品試吃、專屬內容和網路聯合促銷,同時也在YouTube發表漢堡王人偶和強納斯兄弟一起巡迴演唱的影片,點閱率超過一百萬次。

除了跟Starwood合作、購併Tickemaster之外,Live Nation也宣布跟CBS合作,共同在CBS電台和各大市場製作現場演唱會和體驗式行銷活動,CBS因此得以接觸到Live Nation的眾多廣告主。根據統計, Live Nation 去年第三季的廣告主高達770家,高於2007年同期的 719 家。

Live Nation 的下一步則是跨入音樂發行領域,希望透過既有的銷售網絡,在全球銷售音樂大碟。他們已經成功簽下夏奇拉、瑪丹娜等藝人的商品、票劵和新唱片的發行權利。該公司表示,最近將會推出第一張音樂大碟,而且已經跟消費性產品業者洽談贊助事宜。(取材自AdAge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