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rch 16, 2007

你有沒有「賺錢人格」?

创业10年,我都是一板一眼的努力着,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吧自己变成有钱人。也许年轻吧,那个时候心里面想的全都是如何做大事业,如果让全人类看自己到底有多不同。

最近的这几年,我却常常在想有錢人究竟有哪些「本性」,足以化為他們賺錢的本事?又有哪些「習性」,可以讓人抓到賺他們錢的商機?有錢人是怎樣的一種人類?

后来花了些时间研究归类,发觉可以歸納出幾個性格特點,堪稱某種「賺錢人格」:

一、贏了要更贏賺了想再賺
二、投資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小
三、大量閱讀有自己的看法
四、冒險性強自制力也強
五、會「省」不打緊重點要會「算」

以上几项赚钱人格,你觉得自己符合的又有多少项呢?

Wednesday, March 14, 2007

星巴克小故事

创业10年,有些品牌的成功一直是我研究的对象,星巴克就是其中一家。星巴克品牌的成功之道,就是引領了一些創新體驗。若僅簡單地講事業,星巴克只是很單純的精品咖啡,其实它存有的内涵不僅只有精品咖啡事業、模式和形象,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凸顯。

有这么一句话:在星巴克,身為管理階層的經營者不只是要餵飽員工的胃,更要滿足員工的心靈。星巴克是人的產業,透過一杯咖啡來服務,而不是在咖啡的產業來服務顧客。多么漂亮的一句话,我在想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吧!?

有没有听过星巴克的故事,以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:

星巴克自1971年,從農產品的零售店起家,賣咖啡、茶和香料。十年後,一個傳奇人物,也就是星巴克現在的董事長霍華.蕭茲(Howard Schultz),偶然間發現這家公司使用的咖啡濾壓壺特別多,甚至比梅西百貨公司還多,他便親自到西雅圖,第一次感受到用濾壓壺泡的精品咖啡的美味,讓他下定決心要加入這家公司,進而成為第一任的行銷主管,那時只有一家店。

後來蕭茲有機會到米蘭出差,感受到米蘭的espresso咖啡館的浪漫氣氛,以及咖啡師傅和顧客彼此信任且坦率的互動,這些都是美國沒有的,他將此模式引進美國,並認定這一定會成功。到了1992年,儘管店數才100多家,但蕭茲決定股票上櫃,反而因此得到資金贊助,不斷發展擴大,成功從一家農產品零售店,蛻變成具有人文氣息的第三生活空間。

自1996年打入日本市場、進軍國際十年後的今天已有34個市場,從美國公司變成全球公司。透過策略聯盟,品牌壯大了自己,像是和好市多(COSTCO)、百事可樂(PEPSI)通路合作及產品開發。現在,整個星巴克的全球品牌策略區分得很清楚,第一是精品咖啡零售店,也是最重要的核心事業,第二是國際零售事業,第三是零售商品業,第四個是音樂娛樂事業。

Go Extra Miles

《聖經》說:「有人要你陪他走1哩路,你就陪他走2哩路。」

現在年輕人頂多只想把本分做好,要求他“go extra miles”(多走幾步),就不太情願。

要培養出“go extra miles”的心態跟習慣,如此別人就會看出你有潛力去負擔更多責任。不要只專注在個人專業,還要培養和人「打交道」的能力。坐在角落默默工作,覺得別人應該認識你,這樣是不容易的。

这並不是說要炫耀,而是要適當讓人了解,你願意負擔更多的工作。

年輕人要“go extra miles”。

Sunday, March 11, 2007

网事如梦

1996 年踏入网络业,经历了10年来多波的网络产业的起起落落。身边的网站一个紧接一个突然冒起热闹烘烘的,然后又突然一个紧接一个的无声无息的消失。那个时候,网络产业是一个被过度膨胀的产业。大家都把网络吹擂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工具,也高估了这个产业赚钱的能力。网络在那个时候其实像一个金矿。谁要是采对了矿,就会一夕致富,财源滚滚。

10年来,经历了多个大起大落,许多曾经从事网络业的朋友都感慨非常的说,好象是发了一场梦,以为可以从此飞黄腾达,岂知到头来还是一场空。很多当年的同行都已经辗转的到其他行业发展去了。我在想,他们学懂了什么?他们又没有学懂什么呢?他们到底有没有从失败的经验中,领悟到些什么呢?如果真的是经历了这许多,他们也只当成是一场梦,我想许许多多失败的网站他们的失败是白白牺牲了。

我现在看到的,网络逐渐的定型,那会是一个从开放逐渐趋向封闭的环境。而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你一定知道,这样的趋向带来的商业意义。以前是网络产业被高估了,而现在呢,网络产业却被低估了。

庆幸的是,网络开始的当初我是这么的走着。网络走到现在这个地步,我依然是这么的走着。如果网络是一场梦,它是我不断线的梦。我不敢说我成功了,可是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走对了。网事如梦,那其实是一个等在未来美丽的梦。